读软技能有感,结合他人经验重梳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读软技能有感,结合他人经验重梳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工作流概览工作流概览5月23号在「少数派」阅读了也谈钱写的《软技能——一本写给程序员的生存指南》。文中提到了作者JohnZ.Sonmez利用看板对一周工作进行规划
在努力改进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渴望找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然而,新方法的成效常常超出预期,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让人烦恼的部分。现在,我就来向大家讲述我尝试的新工作流程的体验。
新工作流的起源
John Z.用看板来安排他一周的工作,效果挺不错的。我受到了他的启发,结合了自己的看板功能,做了一些调整,创造出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之前我试过的许多工作方法都未能坚持到底,这一次,我充满期待,希望这个方法能让我在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结束那些低效且充满焦虑的日子。
工作流的结构
我的新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记录提醒事项或日历信息,接着在看板上进行任务管理,然后全屏执行。我会将“提醒事项”中的具体工作内容转移到“Tasks”列表中,并且还会添加任务的重要程度、责任人和预计所需时间等相关信息。此外,看板上的任务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字体来区分,一打开就能全面掌握任务情况,查看起来非常节省时间。
专注执行要点
文中反复强调“切换至全屏模式,启动记录时间的功能”,其目的在于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过去,我在工作中常常分神,难以集中精力。自从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全屏模式下工作时,干扰因素大大减少,我能够更加专注地完成工作,工作效率似乎也有了显著提高。
工作流的小问题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在任务被拆分后,我们需要先确定是应该并行还是依次进行,执行过程中还可能被主任务分散注意力。然而,当我遗忘子任务时,只需打开“任务详细信息页”就能查阅,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在任务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精力消耗,也节省了查找时间。
* 任务标题:填入具体可执行『动作』,若为一个项目,则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再在任务中细分动作,如任务『完成《主播内容优化指导手册》』
* Optional Due Date: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添加任务截止日期和提醒时间。如一项任务(需要与他人协作)需要在周二做,周五截止,我会将任务拖到『周二』看板,将截止日期设为周五。完成自己的部分后,将任务拖到后面的看板待提醒他人
* Tags:按照重要紧急程度划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精力充沛长时间』、『️️️紧急』、『️️最后做』。因为在规划任务时已经考虑了任务场景、近期安排,且只有工作任务,所以按照紧急重要程度划分,只需按照任务顺序执行即可
* 重要且紧急:当日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项
* 精力充沛长时间:能够有大块时间去完成的任务
* ️️紧急:突发任务
* ️最后做:可以被滞后的任务
* Assignee:该任务相关负责人。此举例任务之所以没有我所在组别,是因为我把该任务视为工作外任务。对于工作任务,均会添加『Team』,即负责人所在部门
* Time Consuming:任务预估耗时,以番茄钟记录,1个=25分钟
日历的使用策略
我对日历的使用有自己的习惯。遇到有固定截止日期的任务,我会将其安排在日历上,而不是放在看板上。我从事运营工作,在执行任务时,并不严格坚持每个番茄钟都要开启。过去,我过于依赖番茄钟,一旦遇到紧急事务或忘记启动,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今,我在开始工作前只需瞥一眼时间,然后根据个人感觉来调整工作节奏即可。
工作流的成果与反思
这套工作流程实施了一周,效果既有正面也有待改进之处。它有效缓解了焦虑情绪,使得本周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维护体系花费了较多时间,标记为红色的任务也相应增加。在这周里,有四天超过了预定时间,而有一天在下午五点半前完成了任务。尽管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这种方法让我找到了乐于去执行的感觉,并且能够更准确地管理我的工作精力、时间块和具体时间段。阅读完这篇文章,我翻阅了《软技能》一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疑问:在运用定额工作法时,遇到任务之间发生冲突该如何应对?比如,如果既要在12点前入睡,又需每天阅读一小时,但现在已经快到11点半,此时大家通常会怎样处理?若你有过运用工作流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做法,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