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的福音:番茄钟训练法助提高专注力与自控力
多动症孩子的福音:番茄钟训练法助提高专注力与自控力
番茄钟训练法是一种时间管理技巧,这种方法通过将工作时间分成多个25分钟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番茄钟”,并在每个番茄钟结束后休息5分钟。
众多孩童及其父母都深受多动症的侵扰,除了常规的治疗手段,番茄钟训练法亦被证实对提升孩子们的专注度与自我管控能力大有裨益。那么,这种看似简易的训练方式,其具体作用原理又是怎样的?
了解多动症情况
留意到一种病症,医学上称之为多动症,它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普遍的神经发育问题。在我国,这种病症的患病率大约是5%。患者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频繁、容易冲动的特点。以河南的小王为例,他在课堂上经常显得不安分,做作业时也显得拖沓,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还对他的社交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家长们往往既感焦虑又觉无助,他们尝试了诸多方法,然而成效并不明显。
番茄钟训练法原理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了番茄钟时间管理技巧,这种技巧把工作或学习的时间分成25分钟的段落,每个段落称作一个“番茄钟”。每完成25分钟的工作或学习后,人们需要暂停5分钟来休息。完成四个“番茄钟”之后,可以享受15到30分钟的较长时间休息。其运作原理是遵循人类注意力集中存在时间限制的规律,把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小块,这样可以让大脑保持活力和专注力,同时还要定时休息,以避免过度劳累。
对多动症孩子的益处
在增强专注力上,孩子们的注意力常常难以维持长久。运用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分割成25分钟的小单元,能帮助他们较快地集中注意力。以上海的小张为例,经过番茄钟的锻炼,他能在听讲和做作业时更加专注。至于成就感,每当完成一个番茄钟的任务,孩子们都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快乐。以广州的小李为案例,他先前对学习抱有消极情绪,然而自从采用了番茄工作法,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日常活动也能用得上,这些活动有助于全面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实施步骤和细节
制定任务清单至关重要,应当与孩子一起梳理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将它们记录在纸上或借助软件。可以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排列顺序,帮助孩子清晰认识目标。在采用番茄工作法时,多动症儿童开始阶段的时间可以设定为15分钟。最初的15分钟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等孩子适应之后,再逐步延长时间。在专心致志地执行任务时,应将手机、电视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移开。孩子应当集中精力去完成手头的任务,家长也应尽量减少打扰。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孩子可以适当活动一下身体、喝点水,以此来减轻神经和肌肉的紧张感。每个番茄钟休息结束后,紧接着就可以投入到下一个番茄钟的工作中。经过四个番茄钟的连续工作后,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得到彻底的放松。每个夜晚,家长都会与孩子一同回顾并调整进度,查看完成了哪些任务,以及他们是否容易分心。若孩子适应良好,那么每个番茄钟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
与传统治疗配合
番茄钟训练法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和传统的治疗方法相配合。药物治疗能够从生理层面减轻孩子的多动症症状,行为疗法则教授孩子如何形成合适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而番茄钟训练法则专注于提升孩子的时问安排能力和专注力。以重庆的小孙为例,他在接受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的同时,还加入了番茄钟训练,这样一来,他的症状得到了更加显著的改善。家长需要和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全面掌握孩子的病情状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治疗计划。
成功案例分享
杭州的赵姓少年身患较重的多动症,他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交往的朋友也不多。在尝试了多种办法均无成效之后,他的家长选择了番茄工作法。一开始,孩子很难持之以恒,但在家长的激励下,他们还将任务进行了细致划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赵开始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有所提高,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了增强。同样,深圳的小周原本得花三个小时来把作业做完,可自从用了番茄钟,他现在只用两个小时就能搞定。这样一来,他的效率提升了,也有了更多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事例清楚地表明,番茄钟对多动症的孩子确实有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