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律孩子有妙招?这五个实用方法助你轻松搞定
培养自律孩子有妙招?这五个实用方法助你轻松搞定
培养自律的孩子其实就像播种,要选对方法,更要耐心等待花开。看到家长们为孩子的拖拉磨蹭着急上火,我想分享五个经过实践检验的好方法,帮助孩子从要我做到变成我要做到。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做事磨蹭时,常常感到烦躁不安,有时甚至情绪失控,大声斥责。实际上,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确实存在一些实用的方法。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方式,并保持足够的耐心,孩子终将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接下来,我将逐一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些具体的方法。
任务游戏化
将孩子的日常琐事转化为趣味十足的挑战,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好的锻炼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挑战成功后,可以给予一颗星星作为奖励,累积到十个星星后,就能兑换半小时的游戏时间。我曾经遇见过一个孩子,他以前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即便父母催促,也难以改变这一习惯。自从采用了这种做法,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个行动迟缓的“小蜗牛”,而是变成了现在充满活力的“小勇士”。
在进行任务游戏化设计时,需明确设定具体的小目标,并且要及时提供反馈。奖励机制应以“特权奖励”为中心,例如挑选晚餐菜单、决定睡前故事的结局等。运用这样的策略,孩子们能够持续保持动力,减少对物质奖励的过度依赖。
时间自主化
将决定做作业时间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决定何时完成作业。比如,可以询问孩子认为30分钟或40分钟是否足够完成数学作业。有一位邻居的妈妈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结果孩子不仅早早地完成了作业,而且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孩子在安排自己时间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出责任感。自然,我们应当容许孩子犯错。比如,当孩子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看沙漏,从中反思并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计划。有的家庭会用番茄钟来完成任务,以此积累积分并参与抽奖。为了获得心爱的奖品,孩子们会更加努力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设置沙漏
沙漏清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煮泡面的妈妈会将沙漏置于孩子视线所及之处,并告知孩子沙漏静止时即需收拾书包,如此一来,他们今晚便可观看动画片。果不其然,孩子遵从了指示。另一些家庭,会在冰箱上悬挂“神秘礼物袋”,孩子们通过番茄钟完成任务积累积分,再用积分兑换抽奖机会。
盲盒里的东西更注重于给人带来感受,而不是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比如挑选周末野餐的去处、享受和家人分享笑话的乐趣。另外,还可以设立一个“时间储蓄罐”,在按时完成特定任务后,往里放一颗石子,积攒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家庭电影之夜等特别活动,以此来教导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家长做榜样
家长的行为示范至关重要。有位母亲,她以前总是习惯于盯着孩子写作业,但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后来,她改变了做法,开始在一旁翻阅书籍,并且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要争取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前把整章看完。最终,孩子主动与她展开了竞赛。
孩子接着又制作了一份“妈妈自律清单”来激励自己。因此,家长们决定持续运用沙漏计时等小方法,这些手段相比直接发火,效果更为显著。孩子遇到难题时,我们理应给予他们鼓励;并且,当他们哪怕仅仅取得了一丝进步,我们也应给予他们具体的表扬,比如,“今天他自己就主动把鞋子整理得整整齐齐,无需催促”。
列每日计划
若孩子每天能提前十分钟对日程进行规划,那么他们便能深刻体会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地改进每日的时间安排,这样的做法比偶尔的严格督促来得更为有效。孩子偶尔会遇到情绪波动,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比如在拖延起床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激励的话语来唤醒他们,比如说:“你昨天可是勇敢的战斗英雄。”
孩子一旦取得进步,我们应当敏锐地察觉并给予认可。比如,“今天他独自把鞋子摆放得井然有序”,这样的具体表扬可以激发孩子自律精神的提升,促使他们持续努力。
鼓励微小进步
在教育孩子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持续性的价值远胜于力度。我们需每日持之以恒地运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即便孩子的行为出现波动,我们也应选择激励而非指责。
孩子一旦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比如说能主动把鞋子摆好,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细心的赞扬,这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持续保持自律的动力。